时间:2022-09-09 02:10:54 | 浏览:665
1月21日,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印发《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授予高州市、吴川市、罗定市以及广州太和镇等83镇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卫生镇称号的通知》(粤爱卫〔2021〕2号),其中,罗定市荣获“广东省卫生城市”荣誉称号;罗定市榃滨镇、罗定市加益镇荣获“广东省卫生镇”荣誉称号。
事不经过不知难,梳理罗定市创建广东省卫生城市历程,其在求实、求深、求新、求突破上取得了进步,但在硬件设施、精细管理、市民观念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对此,罗定全盘接受、照单全收。
同时,罗定坚持创卫工作“三个不减”(即:力度不减,经费不减,人员不减),坚持“两个转变”(即实现由“政府推动型”向“社会推动型”“群众自觉型”转变,由“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依法管理”转变),进一步巩固、提高爱国卫生工作水平,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坚持机制先行,持续掀起卫生创建热潮
自2017年12月以来,罗定市秉承“为民创建是硬道理、创建成功是硬任务”工作理念,树立“首战当决战”战略决心,全力以赴投身广东省卫生城市创建工作。2020年7月,罗定通过了广东省城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考核,同年8月又通过了省卫生城市暗访考核;针对暗访专家组反馈的存在问题,罗定市高度重视,立即召开相关工作会议,研究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职责,除个别难以在短期完成整改的问题外,已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暗访存在问题整改工作,创建广东省卫生城市的11项必备条件均已达到或优于标准。
“一把手”抓创建工作机制: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各级各部门均已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形成三级联动抓创建工作氛围;同时,还把城区划分为26个创卫网格,由市四套班子成员任网格长,市四套班子成员累计调研督查创建工作600多人次。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创建动员会、推进会和日常工作会议,吹响创建广东卫生城市的冲锋号和集结令。
“标准化”抓创建工作机制:在不断实地调研、确保可行性的基础上,先后印发《罗定市创建广东省卫生城市工作方案(修正版)》《罗定市创建广东省卫生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罗定市创建广东省卫生城市宣传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创卫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各级各部门均相应制定方案、措施和任务进度安排表;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开通微信公众号“罗定创卫”,每天更新动态,接受群众的监督,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并将结果进行通报,确保责任层层落实。
“全动员”抓创建工作机制: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持续深化“三个一”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和省(市)卫生镇、卫生村创建工作,定期开展爱卫月、冬春季爱卫行动及每月第一个周二、第三个周五全市集中统一行动。目前,已创省卫生镇4个、市卫生镇5个,省市卫生村受益人口达75.7%;市直部门到联系村(社区)、包干路段开展创建工作累计达1200多次,机关干部和广大市民群众累计开展各类爱卫行动200多场,清扫保洁和志愿服务时长达5万多个小时,“人人参与、全民共享”的创建氛围日益浓厚。
坚持品牌打造,不断拓展城市特色亮点
打造食品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城市:全面、规范、完善食品和公共场所单位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三防设施建设,推进量化分级管理,依法加强流动商贩的监督管理,增加丰富公示栏相关信息公示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卫生管理制度等方面内容,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罗定市2019年有食品安全监督员1982人;5251间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部持证经营;食具抽检合格率达100%,从业人员体检率达98.6%。
打造环境和饮用水卫生城市:抓好扬尘防治,严控露天焚烧和烟花爆竹禁放,加强工业源减排和排放监管;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加强对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科学处置和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监管,全面做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和医源性污水处理。罗定市2019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态废物处置利用率分别为100%、95.41%、90%,近三年无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
打造传染病防治和健康卫生城市:建设培育健康教育机构,设立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医院、村(社区)健康教育;建立健全联合防控机制,强化疫情、疾病应急处置能力、综合防治能力、预防接种查验能力、信息处置能力,及时查漏补种,降低传染病发病率。2019年市区中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0.88%、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8.1%,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为82.96%,居民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基本技能掌握率分别为84.33%、81.16%、76.79%;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0.9%,近三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
打造病媒生物防制和城乡卫生城市:严格落实网格化保洁、常态化巡村清扫保洁、“无死角”巡查等机制,精准聚焦群众最直接的城市和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狠抓病媒生物防制,从一个小烟头入手,营造爱国爱乡、共建卫生、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目前,罗定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村民不违规饲养家禽、制定的村规民约通俗易懂、村民逐步树立良好文明卫生观念;2019年罗定城区灭蝇、灭鼠达到国家C级标准要求,灭蚊、灭蟑控制在标准的2倍以内,达到创建省卫生城市的要求。
坚持创建为民,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推进城市环境提升工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六乱”、出行环境、老旧小区环境、日常生活环境等多类重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提升。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亿多元,先后对龙华东路等未硬底化的非机动车道进行硬底化,道路硬底化率达98.2%;对一桥二桥进行维修改造;对城区泷江路等路段破损的路面进行铺设沥青修复;对龙园路等主要路段增设花基隔离栏;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改造江滨公园、石牛山公园项目;对简易垃圾填埋场进行升级改造,垃圾密闭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对双马花坛小岛进行升级改造;对雨水井及沿路积水人工清理、疏通改造排水管及排水井,下水道管网覆盖率达95.5%;对城区富豪花园公厕等公厕进行升级改造,二类及以上公厕占比达81.25%;城市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市配套功能日渐完善,城市卫生整体水平初步实现常态长效。
推进城市观念更新工程:坚持为民导向,对卫生知识薄弱、对民生有重大影响、和创建工作关联度高的工作实行针对性知识观念更新。近年先后邀请了省市创卫专家举办业务知识、病媒生物防制知识、创卫资料建档等多个培训班;多次邀请云浮市卫生创建专家来罗定调研、指导创卫工作;多次组织人员到外地交流学习创卫经验。此外,组织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等部门举办食品行业、健康教育、五小行业等创卫培训班,把创卫要求和知识传达到各行各业,全市卫生创建的思想认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推进城市卫生宣传工程:一方面,结合爱卫月、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现场咨询活动以及在各类公共场所张贴禁烟标识、各单位内设置宣传栏、电子屏循环播放创卫公益广告、公交线路投放创卫广告等传统手段,发放宣传资料、更新宣传内容、普及卫生习惯;另一方面,主动拥抱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今日罗定》《罗定发布》《疾控之声》《罗定创卫》“罗定市创卫工作微信群”等媒体平台作用,鼓励各级各部门实时上传图文信息,积极反映各种脏乱差现象,曝光不文明行为,及时更新创卫重点难点工作推进情况等动态,在全社会营造了共建卫生整洁家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全媒体记者】杨金凤
【通讯员】曾伟明
【作者】 杨金凤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近三年街头气息很浓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铜仁的发展实力突出,你会为之感到意外的。当下铜仁的变化真不小,即便远远落后于马鞍山的文化行业发展,但比五线城市金昌发达是有目共睹的,城市里的生活确实更方便更先进,铜仁之所以能被誉为旅游十佳城市
小布从市规划局获悉,近日,《温州市景山新桥单元南片、瓯海中心单元北片、牛山单元西片控制性详细规划(2017年修编)暨城市设计》(以下简称“本次规划”)已正式在温州市规划局官方网站公布。根据规划公布内容,新温州西站(暂名,下同)选址在瓯海中心
三门峡 [sān mén xiá]三门峡,河南省地级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南金三角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总面积10496平方千米,辖2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河南日报记者 王小萍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我省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作为河南的西大门,三门峡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争取更主动的发展呢?1月8日,记者采访了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过去的一年,三门峡坚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鹤壁市淇滨区城市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局运用“快、精、勤、强、重”五字工作法,全面激活网格力量,精织密布防控网,全力奋战抗疫情。“快”启动。在淇滨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指导部署下,第一时间启动网格
山之风的第8篇原创文章居家办公快三周,终于可以出差了。这一次,是去芜湖。对于6000多万安徽人来说,芜湖是再熟悉不过的一座城市了。但对于外省朋友来说,许多人恐怕和我一样,并不了解芜湖。芜湖市景从地图上看,芜湖居安徽沿江经济带的中心地位,北部
今年以来,桐城市顺彤包装等83家企业成功通过评价,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位居安庆市首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桐城市将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县(市)的重要载体,加强统筹规划,全力打造科技型企业的
文明滋养城市 创建惠泽民生衡水市桃城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带来巨大变化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车辆停放有序、耳目一新的创城公益广告随处可见,老旧小区换新颜居民乐享“新生活”,优秀行政村里郁郁葱葱的行道树、造型优美的生态文化公园,村民在文化活动广场上载
12月18日,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庆祝成立50周年之际,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文物交流智库编撰的《2020年度中国古都城市国际影响力评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遴选出北京、邯郸、大同、太原、沈阳等27处古都作为评估对象。邯郸市作为战国赵都、东魏
鲜花扮城。邯报融媒体记者刘靖摄生活在邯郸的每一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令人瞩目的变化:道路宽了,公园多了,河水清了、环境美了……翻开邯郸“十三五”的城建篇章,重温五年来的奋进历程,这座城市里每个角落的点滴变化,都传递着民生至上的温度,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