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08:09:03 | 浏览:374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
合肥瑶海,南淝河畔,钢与水的交融,刚柔并济、内外兼修,赋予了瑶海人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品格。
2012年至2022年,合肥市瑶海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个百亿元台阶,增长1.1倍,十年年均增长7.4%。常住人口十年增加16.2万人,62.8平方公里的区域上有86.2万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总数超百万,是安徽省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会主城区。
“过去十年,瑶海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十年,正从传统工业式微的老工业区,向转型发展示范区、东部崛起新引擎、合肥新兴增长极加速蝶变。”合肥市瑶海区委书记陆勤山说,今天的瑶海,转型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
合肥向东看,看城建,焕然一新。
合肥瑶海,曾是新中国“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中央在肥投资的重点区域,聚集着纺织、钢铁、化工等合肥全市75%的企业,贡献着全市一半的GDP。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转型,这片曾经的工业热土逐渐冷落了下来,面临着转型发展。瑶海区从不讳言在一段时期内所面临的困境,是危机也是转机。
俯瞰瑶海区的老工业基地。杨锋摄
陆勤山介绍,瑶海区围绕打造“老城区更新改造示范区”,统筹谋划城市有机更新工作,推进老工厂、老仓库、老商城等城市更新项目。
老工厂恒通机械厂破茧重生为长江180文化艺术街区、原徽商集团物资一库华丽转身为徽商2号门·幸福街里、中国宝武安徽(产业)总部从合钢五厂正在打造产业新地标、文一·时埠里从工业建筑改造提升为现代时尚文旅街区、老商城五洲商城蜕变成为中国服装原创设计基地……城市更新绽放“五朵金花”。
与此同时,路网“大建设”热潮涌动。十年来,瑶海区建成支路网92条、72.85公里,每平方公里道路密度提升至6.7km/km²。并且成功打造15分钟交通圈,轨道交通1、2、3、4号线建成通车,拥有近40个地铁站点,成为安徽省轨道交通最密集城区。
今天的瑶海,正发生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建设跑出新速度,城市面貌迅速转变,曾经的“工业锈带”正向“生活秀带”华丽转身。
河畅水清 蓝天常驻
合肥向东看,看生态,追青逐绿。
如今每到周末,许多合肥市民驱车从裕溪路高架龙岗路出口下,然后直奔瑶海区钟油坊路21号的青年创意田园,享受潮玩音乐节、参观文创市集、准备星空露营,即使什么也不做,和家人一起吹吹都市里原汁原味的田园风,也能感到十分惬意。
位于瑶海区的青年创意田园。人民网 周坤摄
青年创意田园是瑶海区“绿色城市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十年来,瑶海区实施园林绿化建设项目60余个,新增、提升绿化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绿地面积增至1076万平方米,青年创意田园、瑶海湾湿地公园作为独一无二的都市田园,成为“网红打卡地”。
瑶海区还编制污染地块修复治理五年实施计划,打通“分批治理、分批出库”路径,对马合钢、氯碱化工、老合钢等三大污染地块分3批次、16标段进行招标治理。
陆勤山称,预计今年可释放东部新中心建设用地约2497亩,至2025年5204亩污染土地全部出库,土地空间释放、核心区域开发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同时延伸一批土壤修复新产业。
除此以外,瑶海区率先在合肥市设置工地“降尘助理”智能自动喷淋系统,建立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平台,PM2.5、PM10平均浓度相比2017年分别下降41%、16%,蓝天白云成为瑶海常态,空气质量显著提升。
今天的瑶海,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居和谐,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现代化主城区呈现眼前。
发展为民 共享福祉
合肥向东看,看民生,共享福祉。
今年秋季,作为合肥一中教育集团的直属校区,瑶海校区正式亮相合肥东部新中心,迎来首批新同学。走进学校大门,就能看到“三叶草”造型的行政与服务功能区,同时,两侧的U字形书院式教学楼也相当亮眼,校园内的科创实验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也开放互联。
合肥一中瑶海校区。人民网 周坤摄
过去十年,瑶海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33所、幼儿园36所,新增建筑面积72.73万平方米,新增班级1246个,新增学位5.4万个,教育总支出从2012年的3.7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6.8亿元,增长343%,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39.08%,占比位于合肥市第一、安徽省第二。
同时,瑶海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立合肥瑶海学前教育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挂牌13个教育集团,形成“一五一十”的中学办学格局,获得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等称号,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塑造“学在瑶海”品牌,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真正地普惠到每一位学生和家庭。
今天的瑶海,社会平安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陆勤山表示,未来,瑶海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严实的作风,瞄准“新定位”,冲刺“新速度”,实现“新跨越”,谱写瑶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瑶海,每一次蝶变,都值得期待。
12月17日,由区委宣传部主办,昭阳区新闻中心承办的“百名记者看昭阳”活动拉开序幕。来自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法制报、微昭通、昭通日报、昭通市电视台、昭通人民广播电台、微昭阳、昭阳区新闻中心等省、市、区多家媒体记者以全方位视角看昭阳发展,
郑州又下雨了,在“7·20”特大暴雨灾害发生一个月之后。8月22日至23日,郑州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截至到23日6时,该市最大降水量出现在中牟县韩寺,为140.9毫米;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站点有22个,50-99.9毫米的站点有97
来源:新乡日报中国电波城1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加速建设,“河南精工”牵手郑州大学共建绿色建筑研发中心,760厂西家属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6条“断头路”打通工作有序推进,中电科22所圆满完成冬奥会电磁频谱安全保障任务……新春时节
原标题:水泥墙里塞泡沫?投资千万“水利工程”变“样子工程”近日,《经济半小时》栏目接到了多地群众的反映,一些地方上的农田水利设施,派不上用场,要么是半拉子工程、要么就是摆设。农民着急等着水浇地,而这些国家投入资金修建的水利设施,却成了农民心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人民网合肥3月7日电(杨赛君)岁月峥嵘,二十年风雨兼程;沧桑巨变,二十年成就辉煌。3月6日下午,包河区举行“赓续好传统 弘扬好作风 奋进向未来”座谈会,重温艰苦创业的激情岁月,展望催人奋进的美好愿景,关心支持地
烈山区组织适应性培训引领退役士兵实现“三个转变”(烈山区2022年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开班动员)“通过培训,我更清楚自己下一步应该干什么、注意什么了,收获真的很多”9月28日下午,烈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为期一天半的2022年退役士兵适应性
冬日的暖阳,照在一座刻有“大华山胜境”字样的橙色牌坊上。牌坊下面,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路面整洁,行人往来其间,一派祥和恬淡。这里是金安区东河口镇金子寨村,面积5.2平方公里,常住居民406户、1398人,2014年建档立卡时贫困发生率为23
来源:廊坊云报安次区政务服务中心廊坊日报讯“安次区行政审批局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您微信扫码关注以后,可以根据提示直接在公众号回复相关业务编号,获取相应的示范文本二维码,直接下载和使用文本,让申请人准备材料时,一看就明白、一看就会写。目前,我们
中共泽州县委书记高喜全中共泽州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军丹河新城招商引资(郑州)专题推介会晋钢集团“谁不说俺泽州好”第三季电视竞演司徒小镇沁河第一湾珏山十月秋深露重,寒意渐浓,在“三晋东南福地、太行南巅明珠”的泽州县,却看到了一派热火朝天、你追我
【“国酒茅台”改名“贵州茅台” 两个字的变化意味着什么?】从6月30日开始,“国酒茅台”正式改名叫“贵州茅台”,告别了曾经使用多年的“国酒”宣传语。6月29日上午,茅台微信公众号名称由“国酒茅台”悄然更名为“贵州茅台”。而打开茅台酒股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