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7 12:08:30 | 浏览:484
凤凰山麓、流溪河畔,青灰色建筑群古朴庄重。
这是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在馆内的一方天地里,广东非遗之一云浮石艺作品作为馆内首批作品,正式出现在国人眼前。这也是云浮石艺首次登上国家级展馆。
不仅如此,对磨刀山遗址原考古工作面进行复原式保护,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保护创新性发展;新兴“四馆两中心”集中开馆,推动文明实践活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独特的地理禀赋、悠久的人文历史,不仅给云浮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更在长久以来,默默塑造着城市气质,涵养着城市文化,提供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动能。
积极响应广东“文化强省”战略,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突围争先。站在文明高度,争创北部生态发展区的新高地,云浮因而有了更强大的底气。
总投入4亿多元的“四馆两中心”,对丰富云浮新兴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大意义。谢冠瑜 摄
古老石艺释放文化发展力
走进位于广州国家版本馆5楼的广东非遗云浮石艺展厅,展陈的时代性扑面而来。
印有“北京”字样的老式黑色提包、颇具年代感的老式收音机、分布着弹孔的行军水壶、茶褐色中国传统双扇木门造型的茶盘……不细看绝难以发现它们都是石雕作品。
此次展览共展出31件作品,分别有玉石、大理石、花岗岩、木化石等,主要以生活和红色文化为题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云浮石雕的技艺。
“这次展品反映的主题体现了时代变迁,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当下,希望能更好地映衬广州国家版本馆展陈的时代韵律。”展品创作者、广东非遗(云浮石艺)代表性传承人梁建坤表示。
因石闻名,因石而兴。云浮石艺作为省非遗项目,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云浮的石材生产加工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产能销量位居全国前列,被誉为“中国三大石材产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云浮市一直致力于建设成为石文化氛围浓厚、石艺创意领先、石艺人才辈出、石艺产业及周边产业发达的中国石艺之都。从石艺到石材,云浮加快打造“千亿级绿色建材产业园”,持续擦亮“中国石都”品牌。
在横跨全市的324国道两旁,东起云城区的腰古镇,西至云安区的镇安镇,有一条长达50多公里的“百里石材走廊”,车水马龙,店铺一家紧挨一家,大大小小的天然石人造石依架而立,蔚为壮观。另外,云浮还拥有省内最大的石材进口口岸——云浮新港。
云浮依托石材这一支柱产业,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外贸发展新引擎动力十足。“石材行业是推动云浮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的产业、制造业、生产业应该走出去,走向世界。”广东启现智能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鉴豪大胆预测,未来几年,出口石材家具市场订单会持续增加,企业要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解开岭南文化的“远古密码”
来到云浮市郁南县河口镇和都村的磨刀山遗址,穿越葱郁的松林,映入眼帘的是满山赤红。以磨刀山遗址为代表的南江旧石器文化,表明数十万年前,最早的南粤先民即踏足南江流域,并在此繁衍生息。
西江之滨,灵山郁水。
作为西江的支流,南江流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是最早的民族交融地区之一,也是古百越文化保存较完整的地区之一。位于南江流域的磨刀山遗址,是南江文化的始发点,也是岭南文化目前已知最早的“根”。
今年4月,“广东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名单正式公布,磨刀山遗址入选。磨刀山遗址和南江旧石器地点群的考古成果,将广东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距今60万—80万年,不仅延长了岭南古代社会和文化历史的长度,同样也拓宽了岭南文化的深度。
为落实好磨刀山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目前,原考古工作面已经进行了复原式保护。郁南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实行复原式保护,可以更好地展示磨刀山遗址的整体面貌,助力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保护创新性发展。
当前,云浮市正积极推进磨刀山遗址建设工作,致力打造广东首个旧石器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时,积极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合作,携手推进磨刀山古人类活动遗址课题研究,努力在岭南文明探源上取得新突破。
除了磨刀山,细数云浮文化家底,可谓灿烂丰富。记录广东人类历史起点的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国家级非遗项目“禾楼舞”的发源地、南江传统文化特色小镇的中心兰寨村;见证中国近代革命史中西江地区重要历史事件的“红色地标”康家大屋;西江流域建制最完善、保护较完整的古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定学宫。
近年来,云浮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的“丰厚财富”,聚力擦亮“南江文化”“丝路古韵”“岭南祖地”品牌,不断涵养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
场馆建设带动城市提档升级
6月30日,云浮新兴“四馆两中心”集中开馆。这是云浮建强文化服务阵地、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四馆两中心”坐落在新兴县城区东部惠能广场内,集聚新兴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和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何镜堂先生领衔设计,自2018年谋划建设以来,项目投资约4亿元,用地面积5.3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5万平方米。
新址的启用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了坚实保障。
位于惠能广场的新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筑面积约246平方米,是广东省第一批建设试点,自2018年11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后,新兴县通过“1+10+12+N”模式,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25个,志愿者服务队623支,拥有注册志愿者81679人,今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9650场。
在“四馆两中心”周边,黄冈中学新兴学校、惠能中学、惠能小学等公共资源密集分布。
可以说,通过文化惠民设施与文明创建相结合,新兴成功打造了一个“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人居样本,带动整个城市提档升级。
云浮把新兴县作为试点标杆,在全市推广打造集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健身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阵地,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调发展。同时,云浮以文化阵地建设为抓手,实施综合文化站升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送戏下乡、农家书屋等多项文化惠民工程。
随着文化惠民之“网”越织越密,文化强市建设成果正切实转化为云浮300万父老乡亲的获得感、幸福感。
文化育人,文化也兴城。今年以来,云浮牢牢把握“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三大抓手,锚定湾区“第一方阵”,探索欠发达地区的突围争先路径,全力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上半年,云浮一般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4%,排名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1项经济指标增速均排名全省前列。这成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在广东的生动实践。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王谢思齐
【作者】 王谢思齐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区域产业发展高地,全力‘奋进全国百强、建设幸福江阳’。”3月16日召开的江阳区委十届四次全会为江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铿锵落子。起跑即冲刺。2022年,泸州江阳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体两翼”特色发展的大背
来源:【开封日报-开封网】开封网讯 全媒体记者魏东柱报道 根据市委关于开展市级领导分包联系县区工作安排,4月28日,市委书记高建军到鼓楼区现场办公,强调深入贯彻“16136”总体工作思路,用好“16136”工作推进机制,锚定发展方位,当好示
日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印发,其中,和湾沚区有关的建设、规划在文件中明确提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中第88条明确提及“制定芜湖(京东)全球航空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日前,安徽省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文件,命名8个县(市、区)为“安徽省质量强县(市、区)”,相山区获评殊荣。近年来,相山区不断建设完善质量机制,大力推进质量提升,着力夯实质量基础,先后出台《推进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近日,全国普法办公室发布关于表彰“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通知阜阳市颍东区名列其中▼这次安徽省共有17个县(市、区)在国家的重重选拔中脱颖而出荣获这“国家级”的荣誉而阜阳市只有颍东区得此荣誉入选这份名单有什么用?全国法治县(
高铁北站坐拥国家农综区核心区、中央商务区、高铁新片区三大绝佳发展平台的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以重点工作攻坚突破为利器,抢抓崛起成峰的窗口机遇,一路高歌猛进。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风口”,强化高质量发展的“磁场”,寒亭区在重点工作攻坚突破中集聚起强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孔祥茹 东营报道2022年2月17日,杨国强在东营市第七次党代会上作《牢记殷切嘱托 勇担战略使命 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而不懈奋斗》报告。报告指出,要聚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用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8月19日讯(记者 王丹玉) 菏泽成武,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处处跳动着绿色的脉搏,在呼吸间绽放着生态之美。近日,中国山东网记者实地探访成武县“创森”工作,看到风光秀丽的绿色画卷在菏泽市成武县徐徐展开。创森+生态建
本报讯(记者袁兆辉)8月1日,由中共山阴县委、山阴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碳中和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山阴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碳中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山阴县相关单位、企业、乡镇负责人共300多人参加研讨会。据了解,举办碳中和创新发展研讨会,是山
为弘扬世界名酒文化,彰显中国酒都风采,展示投资开放潜力,推动中国酒业走向国际,促进更多世界名酒企业走进中国,12月17日,第三届中国国际名酒文化节在宜宾临港国际会展中心开幕。100多家国内知名白酒企业和法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德